北京景泰蓝京珐牌 发布时间:2021-11-19 14:08:03
编号 | 明细 | 内容 |
1 | 项目名称 | Ⅷ-43景泰蓝制作技艺 |
2 | 项目类别 | 传统技艺 |
3 | 申报地区 | 北京市崇文区 |
4 |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 景泰蓝制作技艺是北京市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明清两代,御用监和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专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技艺从成熟走向辉煌。近代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北京景泰蓝技艺曾一度衰微。 |
5 | 分布区域 | 北京市 崇文区 |
6 | 历史渊源 | 景泰蓝起于元朝,盛于明代,关于它的起源,因现有文献记载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品为断代依据,所以至今没有定论。迄今所知,我国最早记录金属胎珐琅制品的文献,仅见明初洪武二十一年曹昭所著《格古要论》。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成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都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万历以后,虽然偶然有烧制,并非像以前设官置厂视为例务,所以以后出品极少。到清朝乾隆时期,又开始烧制,且品类多,成绩好,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正以后出品物绝不逊色。发展到现代,虽然景泰蓝的工艺品虽然样式多样,制作方法与以前大有不同,但仍沿用“景泰蓝”的习惯称谓。 |
7 | 基本内容 | “京珐”牌景泰蓝,典雅华贵,继承了明清两代优秀的传统技艺,并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它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现代审美,把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新简洁、现代时尚的新一代景泰蓝,引领着全国景泰蓝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潮流。“京珐”牌景泰蓝制作讲究,技艺精湛, 品种繁多,规格齐全,销往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是鉴赏收藏、馈赠友人、家居装饰高品位的工艺美术品。 |
8 | 主要特征 |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和烧瓷的传统技术,又吸收了传统绘画和雕刻的技法,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具有浑厚凝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 景泰蓝技艺是外传珐琅技艺和本土金属珐琅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它集历史、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于一身,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
9 | 重要价值 | 北京景泰蓝技艺复杂,工序繁多,它综合了青铜工艺和珐琅工艺,继承了传统绘画和金属錾刻工艺,体现出中国传统工艺门类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传统。景泰蓝制品造型典雅,纹样繁缛,色彩富丽,具有宫廷艺术的特点,给人以“圆润结实、金光灿烂”的艺术感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曾多次参加中国国内外重要展览,为中国赢得荣誉,还经常被作为国礼馈赠外宾。 |
10 | 存续情况 |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景泰蓝制作工厂或破产或濒危,技艺高超的景泰蓝制作大师和传人寥寥无几,再不加以抢救保护,这一优秀技艺行将衰败甚至失传。 |
11 |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 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享誉中外。 |
12 | 传统工艺与核心技术 | 制胎 景泰蓝制品既有装饰性强于实用性的瓶、罐等器,也有纯作摆设用的人物、动物、水果造型。无论哪类产品都要先制作胎体,再以掐丝珐琅装饰。能完全用机器制胎的品种有限,很多器形仍需手工或半手工制作。制胎要先做模具。模具制好后,裁取铜板(通常选用紫铜)制作胎体。如用机器加工,较易做到器形规整和对称。若以纯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采用剪切、捶打、焊接等工艺制作,难度就很大,需要丰富的操作经验和良好的技术水平。最难的是要保证胎体薄厚均匀。否则在烧制过程中会因膨胀度不一使珐琅釉崩裂。 制丝 胎体完成后,需制作、粘接铜丝花纹,称作“掐丝”。制丝时要把圆柱形铜丝压成扁丝。不同尺寸的作品要用不同宽度的铜丝。 膘丝 有些不规则图案需用单独的铜丝来弯制,有规律、尺寸统一的图案则将几条铜丝合并起来弯制。通常根据丝的尺寸和图案的复杂程度把6根、8根或10根丝用猪皮膘并列地粘连在一起。纯手工年代是将并列的铜丝均匀地缠绕在秫秸秆上,再在铜丝表面刷猪皮骠。晾干后取下,截成所需长度。1958年研制了膘丝机。可解脱部分手工劳作,效率提高了50%,膘出的丝更加匀致。 掰花 把粘连的组丝切割成所需长度,再用工具弯成所需图案线形,称作“掰花”。掰花是纯手工劳作,需要敏锐的眼力、对图案的准确理解、对工具的纯熟把握以及熟练的操作。掰好的花要放到火里烧过才能用,因掰制过程中,铜丝的柔韧性变劣,不易在胎体上粘平。退火后柔性变好,又可以除去粘连的膘痕,使丝花便于分开。最后把图案线形一一分开,用白芨粘到器胎上。 上花 亦称粘丝,即将掰好的花一一分开,再粘接到胎体规定位置。花丝只经粘接并不牢固,为增强牢固度还要焊接,这道工序一般要进行两遍,以保证花丝在胎体焊牢。 平活 烧焊的胎体表面布满了烧过的焊药、白芨形成的杂质,若不清除会使色面出现由气泡形成的砂眼,所以需要用稀硫酸泡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将掐丝胎体煮成略带粉红的银白色才算成功。上述一系列操作可能造成胎体局部变形,所以还需整形,亦称“平活”。 点蓝 掐丝景泰蓝所用颜料是珐琅釉料,在珐琅釉中加入适量助溶剂、着色剂便成为不同颜色的彩色珐琅釉料。往丝胎填釉料的工序叫做“点蓝”。点蓝需用特制的长柄蓝枪,铲着釉料一点点往丝空里倒,以及用玻璃吸管吸取釉料。 烧蓝 上完第一遍颜色后要烧一遍。烧结后颜料会收缩,于是第二遍点蓝并再烧一遍,称作“点二火”。有些产品烧二火还不够,还要烧三火乃至四火才能完成。 打磨 制品必须经打磨才能使釉料平整、铜丝均匀出露。打磨时先用金刚砂石再用布轮,最后用木炭擦拭光亮。 设计 景泰蓝设计犹如戴镣铐的舞蹈,要在繁琐的工艺制约下表现美丽,难度是很大的。例如由于珐琅釉的制约,不能有大面积的块面,否则易于崩裂,纹样要以很多边线切割,有金属线边的维护,珐琅釉才会稳周。又如繁多的金属丝装饰使生产制作很费时间,为了提高制作效率,就要设计一些重复性的图案,使手工生产中实现局部性批量操作。单个纹样的形式是整个设计的核心。好的单个纹样无论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抑或散漫铺排,都不会有单调感。 |
13 | 传统工艺应用情况 | 随着景泰蓝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异形产品、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位的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近几年来景泰蓝行业里出现了脱胎景泰蓝、银胎景泰蓝,画珐琅与掐丝珐琅相结合的景泰蓝、机制景泰蓝、仿日本七宝烧的银晶蓝,以及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特别是多工艺结合景泰蓝尤为突出。这是一种以景泰蓝为主体,然后与牙雕、 玉雕、 木雕、漆艺以及花丝镶嵌等工艺结合,由于多种工艺巧妙结合,各种材料互相衬托,再加上通体又镶嵌了大量的宝石,更使作品新颖奇特、玲珑剔透,通体散发出珠光宝气。 |
14 | 传承谱系 | |
15 | 主要传承人(群体) | 钱美华,女,汉族,1927年生,浙江省宁海县人。2007年6月,钱美华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崇文区申报。 张同禄,男,汉族,1942年生,祖籍河北省曲阳县。2007年6月,张同禄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崇文区申报。 钟连盛,男,满族,1962年2月生,北京市人。2012年12月,钟连盛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东城区申报。 |
16 |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保护成效 | 20世纪50年代,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钱美华跟随林徽因参与抢救正处于濒危的景泰蓝工作。 1904年,老天利制作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并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获得一等奖。 2018年5月21日,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
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