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漆线雕技艺 发布时间:2021-07-08 16:05:22
编号 | 明细 | 内容 |
1 | 项目名称 | Ⅷ-55厦门漆线雕技艺 |
2 | 项目类别 | 传统手工技艺 |
3 | 申报地区 | 福建省厦门市 |
4 | 历史渊源 | 漆线雕工艺是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的。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在厦门地区的发展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 漆线雕流行时期 漆线雕是厦门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早在几百年前漆线雕像就驰誉中外,远销东南亚各国。漆线雕是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过去,漆线雕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近年来,已发展到装饰在盘、瓶、炉等瓷器和玻璃器皿上,琳琅满目。
厦门漆线雕发展时期(明末清初)
明末清初,闽南工匠们开始把漆线雕工艺用在寺庙、神佛雕像的装饰上。因技法尚不成熟,且用材粗简,以糯米粉和木胎为主,作品普遍存在保质期短、易虫蛀、易变形的缺陷。后来,工匠们发现用红砖瓦粉和漆液糅合成漆泥,再把漆泥附着在木胎上进行雕制,可使其保质几年、甚至十几年。此后,漆线雕作为独特的工艺品开始流向市场,但早期的漆线雕作品少而昂贵,清朝康熙年间只在闽南一带大寺大庙中收藏着部分精品。 现代 蔡氏家族巳经到了第13代传人。300多年前,漆线雕的制作基地在同安县马巷镇。马巷蔡氏作坊原名"西竺轩",现在蔡姓艺人有姓名可考的可上溯到第8代蔡善养,年代约在清嘉庆年间。11代传人之前,漆线雕它只是神佛身上的装饰。第11代传人蔡文培将作坊迁至厦门,把漆线雕从神佛身上请下来厦门漆线雕-马,摆脱了冷漠的神佛的装饰,变成了现代人物身上的纹样,他首次用漆线雕来表现历史人物,且广收学生,公开家门绝技。 第12代传人蔡水况先生是工艺美术大师,把当时神佛身上装饰的纹样,特别是龙的纹样独立出来,完整起来,让它成为一个能够作为单独工艺品的表现形式。这样,厦门的漆线雕就由神佛的装饰脱颖而出变成了高档礼品。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作品《还我河山》和《波月洞悟空降妖》作为经典之作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1972年,蔡水况将漆线雕图案做成独立的装饰艺术品,这种装饰艺术品很快便成为现代漆线雕的主流产品,获得了极大的效益。至此,漆线雕从一个小小的民间工艺品,走进了艺术的殿堂。 |
5 | 工艺特点 | 工作流程特点 漆线雕最早被应用于佛像装饰。漆线雕为纯手工制作,相当繁复,工序上由原来简单的条、雕、刻发展到条、盘、缠、堆、雕、镂等十种纯手工工艺流程,一件产品需耗时几个月甚至数载的专业制作时间,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典雅,画面栩栩如生,且每件产品绝不雷同。 装饰特点 传统的漆线雕制作包括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等4个方面。就作品的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就艺术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漆线雕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反复舂打成为柔软而又富于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雕出各种精致而浮凸的纹样、图形,其独特的技艺为厦门独有,是福建省厦门市传统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
6 | 工艺流程 | 备料 厦门漆线雕使用的原料很讲究:用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手工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漆线,然后再涂有底漆的胚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 漆线雕的材料采用天然大漆、砖粉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砖粉经与天然漆等材料混合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捶打,就形成像面团一样软硬适中,可搓、可塑的漆线团料。 搓线 为了表现各种图纹、形状,用特别的搓板,由手工搓成各种粗细不同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漆线。 盘绕形体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做出层次丰富而繁复的纹样,并且重重叠叠。在光照下极为立体,以线条极尽精微地表现出卷云、柔水、繁花、缠草。 表层贴金将24K金箔贴在已绕出的纹样的漆线上。 大约经过这四道程序,一件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漆线雕作品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漆线雕工艺关注线条的审美特质,形态丰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极高境界,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线条美在这里得到升华。漆线雕以线条盘结,而以浮雕形式展现,精细之处毫厘不爽,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可以说,手工是漆线雕的灵魂。 |
7 | 传承意义 | 传统的漆线雕艺术在传授上是传男不传女,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漆线雕艺术已经在社会广为流传。 现在,漆线雕工艺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外国元首赠送的国家级礼品,被外国元首们视为珍宝。漆线雕也成为境外许多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人士收藏的上等佳品。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绚丽多彩的漆线雕,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
8 | 存续情况 |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现代科技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工艺受到人们的普遍忽视,加上漆线雕工艺原始,流程复杂,不易掌握,历代匠师的技法皆无任何文字记载,且受民间秘传影响,蔡氏一门至今仍从事漆线雕的仅有第13代传人蔡彩羡,濒临失传之险。后经漆线雕艺人的努力,结合现代科技成果,漆线雕由纯漆线工艺变为集中国三大工艺的特色,具有景德镇陶瓷的古雅、福州脱胎漆器的神韵、北京景泰蓝的华彩。漆线雕表现的体裁更加丰富,更加时尚,更有时代的气息。 |
9 | 主要传承人(群体) | 蔡水况,1939年生,福建厦门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协会会员、首届厦门工艺美术学会常务付理事长。现任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2006年被评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被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厦门漆线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
10 |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 保护成效 | 2006年5月20日,厦门漆线雕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的漆线雕工艺与佛像共生,但到1972年时,蔡水况决心对其进行改革尝试,希望使这门艺术能够不依附宗教而独立存在、发展。最终,蔡水况抓住了最典型的龙纹样来入手,并在不断的摸索、尝试中,使这条金龙冲破了传统的禁锢,变得更加自由。 在1973年一年间,这条金龙被成功地设计在瓷盘中、花瓶、屏风、薰香炉、甚至蛋壳上。再后来,所有的花鸟、山水图案,用漆线技艺也都能自由表现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新的漆线雕艺术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并且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经过这些年的传承和创新,蔡氏漆线雕从濒危的手工技艺变成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精美手工艺品和高档礼品,适应了时代发展需求,也吸引来青年一代来学习、传承这一流传了300多年的传统技艺。 |
11 | 荣誉表彰 | 2013.11 《瞻前顾后》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13.08 《精灵》第八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艺术品银奖 2013.05 《连中三元》 2013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 2013.05 《舞动沉酣》 2010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2013福建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 2013.04 《生命的律动》第48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2013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
12 | 重要展览 | 2006年“厦门工艺美术精品展”,是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举办的。展出的作品有两大部分: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蔡氏漆线雕”传统产品和多年来荣获国家、省级金、银、铜奖的作品近百件;被誉为“厦门漆画崛起中国”的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漆画作品近50件。 2006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厦门“蔡氏漆线雕”精品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 2017年金砖峰会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参观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俄罗斯总统普京拿着放大镜细细观赏木雕作品,看得相当入迷,习近平主席则亲自为普京讲解中国的非遗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