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基金会
首页 > 非遗项目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21-07-08 16:04:47

编号

明细

内容

1

项目名称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2

项目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3

申报地区

安徽省休宁县

 

4

历史渊源

万安罗盘制作业至迟兴起于元末,在明代得到发展,清代中叶进入鼎盛时期。但中国罗盘的制作史却可上推到宋朝或者更早些。因为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已经记载了四种罗盘的样式。而后来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里用以指示航海方向的,就是更早些出现的"沿海型中国罗盘"

倘若说"沿海型中国罗盘"是因为航海指向的需要而兴起的话,那么,徽州休宁的"万安罗盘""内地型中国罗盘",则是因为辨方乘气、风水堪舆和宅基、墓道的测定等需要而兴起。民谚云:"生在扬州,玩在杭州,吃在苏州,葬在徽州",这或许可作"万安罗盘诞休宁"的注脚,当时东南民间把死后葬在徽州当成人生的一大幸事。

而徽州本地人对于房屋建筑、墓穴选址等的风水更是非常讲究。清初休宁县万安人赵吉士在其著作《寄园寄所寄》就写道:"风水之说,徽人尤重之,其平时构争结讼,强半为此",足见徽州风水的盛行。而这种对于风水的追逐,无疑为罗盘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此情势下,万安罗盘业应运而生。

万安罗盘业最早的名店,是在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罗盘业界的方秀水罗经店。罗经是风水先生对于罗盘的敬称。随后,相继诞生的名店有胡茹易、胡平秩和吴鲁衡等。而真正让万安罗盘风靡全国、扬名天下的,则是曾在"方秀水罗经店"里学艺的小学徒吴鲁衡。创办于清雍正年间的吴鲁衡罗经店坚持时间最长,并将"吴鲁衡"做成了中国罗盘业的知名品牌。其所制作的罗盘、日晷等产品,既秉承古法,又有所创新,以质量上乘、精密度高而畅销各地,远的甚至已销售到朝鲜、日本等国家。

万安罗盘制作业清末一度衰败,民国初年重振辉煌并延续至20世纪60年代初,停顿近20年后,1982年又恢复生产。近几年,又有"胡茹易""方秀水""万安古镇老罗盘店"店铺等相继开业。

 

5

工艺特点

万安罗盘的种类,按盘式分,主要有"三合盘""三元盘""综合盘"三种;按直径分,则有从2.818.6寸共11种规格。

万安所产罗盘设计独特、选材考究、制作精良、品种齐全,被奉为罗盘正宗,享有"徽罗""徽盘"的美誉。1915年,万安罗盘和日晷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奖。

6

工艺流程

万安罗盘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罗盘制作技艺,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对技艺流程和技艺手法有严格的要求。制成一具罗盘,一般要经过六道工序,分别为:制坯、车圆磨光、分格、书写盘面、上油、安装磁针。

1、要精选特等木料"虎骨树"(学名重阳木);

2、锯成罗盘毛坯;

3、将毛坯车圆磨光并挖好装磁针的圆孔;

4、分格、书写盘面,在盘面画格和书写,按太极阴阳、八卦二十四爻、天干地支、二十四向至、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二十八宿分野和365周天依次排列,据秘藏图谱刻画书写;

5、接着熬炼桐油并往罗盘上上油;

6、安装磁针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工序,由店主在密室内单独操作,其工作包括磁化钢针、测定磁针重心、装针等。

其中,最神秘的工序,是"分格与书写盘面",它要求罗盘制作技工依照不同型号和盘式的秘藏图谱,用毛笔蝇头小楷,依各种盘式书写分格的内容,须严谨细心,端正无误。

而最关键的工序,则是第六道"安装磁针"。要先将特制钢针置放在天然磁石上经半个月的磁化,然后再精密地测定磁针的重心并牢固地安在圆孔里的支点上,并保证指针实现无阻力自由转动。

只有亲眼看过万安罗盘制作的人,才会知道"小小一只罗经盘,其中多少苦和累"。且不说那用作材料的虎骨树的木质有多坚硬,难车难刻难磨光,也不说那密密麻麻布满盘面的1000多个蝇头小字(最小的字还不到一毫米),硬是用微尖毛笔一笔一画楷书写成有多艰巨,光是那密如蛛网的圆线和直 线的分格刻线,每只罗经盘就要耗去一整天时间,且不能有任何失误,否则将前功尽弃。

7

传承意义

万安罗盘承载着中国古代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哲学、易学、建筑学等方面的文化信息,传承着磁性指南技术及相关技艺,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社会史、人居环境及古徽州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的罗盘已经没有了太多的实用价值,但作为一种工艺品,万安罗盘却依然是无数旅游者、文化学者等的最爱。但是,由于万安罗盘的实用功能逐步退化,市场需求萎缩,老艺人先后离世,后继传人缺乏,罗盘制作技艺濒于消亡,亟待保护利用。 

8

存续情况

随着万安罗盘实用功能的逐步退化,其市场需求日渐萎缩。解放后,万安罗盘作坊基本停顿,老工艺技师的先后去世,更使万安罗盘制作工艺陷于濒危境地。20世纪80年代以后,徽州地区(后改设黄山市)旅游业逐步发展,尤其是随着黄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皖南古民居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徽州文化热的兴起,古镇万安也迎来了经济文化复兴的灿烂前景,万安罗盘作为旅游纪念品很受旅游者的青睐。但是,由于万安罗盘的制作工艺是家传手教,且有传媳不传女的古训,因此,目前万安罗盘的制作仅限于寥寥几家,制作工艺也是良莠不齐。如不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很有可能随着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追求,而放弃万安罗盘的制作传统,则万安罗盘这个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独特的物化见证将会自然消亡。

9

主要传承人(群体)

关于吴鲁衡罗经店的传承,吴国柱之后,其子光煜(字涵辉)继承父业,之后,光煜又再传洪礼、洪信。吴氏罗经取"涵辉"""字,和"光煜"""字的谐音""字,而分为"涵记""毓记"两支。"涵记"由洪礼传肇坤、传詹文成、传詹子章再传詹运祥;"毓记"由洪信传肇瑞、传毓贤再传慰苍。

在古风犹存的万安古镇老街上,老吴鲁衡罗经店那苍劲的店招题字出自著名书画家黄澍教授之手。虽然店铺已是旧址上的新建之物,然而依然恪守着"前店后坊"的徽商传统格局,让每位海内外游客和顾客不但可以挑选各种罗经盘,而且可以亲眼目睹到罗经盘的生产过程。

老吴鲁衡罗经店于1960年由吴肇坤的詹姓外甥詹文成接手经营,詹文成传詹子章,再传詹子章的孙子詹运祥,詹氏业此亦已三代了。詹运祥带领其妻、女、婿及两个雇工合力生产经营,六道工序各执一技:一雇工负责精选坯料、另一雇工负责车圆磨光、女儿负责分格划线、女婿负责书写盘面、妻子负责上油涂漆、老詹本人负责安装磁针及技术指导与监制。

 

10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

保护成效

20141021日,罗盘又称罗盘针和罗经,古代广泛用于航海、航空、勘察、探险、旅行、军事等测定方位,民间多用于测定宅基朝向等。日规亦名日晷,是根据日影(月影),测定时间的计时器,两者皆为我国古代杰出的科研成果,其核心定向的指南针属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万安罗盘是现存的全国惟一以传统技艺手工制作的罗盘,产地在今天的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万安老街。

 

11

荣誉表彰

早在1915年,吴鲁衡毓记罗盘、日晷就已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民国四年获民国政府农商部二等奖20065月万安罗盘万安罗盘制作技艺被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万安吴鲁衡罗经老店商标吴鲁衡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2006520日,万安罗盘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

重要展览

1915年,万安罗盘和日晷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奖。民国四年获"民国政府农商部二等奖"

20106月,迄今为止,休宁的"吴鲁衡"品牌唯一入选的"中华老字号品牌"

201111月,在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休宁"金龟装饰工艺罗盘"在展品评比中荣获"金奖"

20121月,在"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展"近千件展品中,黄山市4件万安罗盘产品获得1金、1银、2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