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基金会
首页 > 非遗项目

龙泉宝剑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查表
发布时间:2021-06-29 16:41:58

项目名称: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项目类别: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浙江省龙泉市

 



src=http___image.suning.cn_uimg_cfs_project_149924662023557640.jpg&refer=http___image.suning.jpg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龙泉一地蕴藏有矿石“铁英”,磨剑的“亮石”和做剑鞘的花榈木,秦溪山泉可以淬剑,茂密的森林能够提供充足的木炭燃料。


分布区域


浙江龙泉市

 

历史渊源


清乾隆十三年(1748),铁匠郑义生于城镇东街开设剑铺,招徒授艺,运用中国传统的熔化生铁灌注熟铁的“灌钢”冶炼法制作刀剑。所炼刀剑不易生锈,剑刃锋利。清道光年间(1830年前后),龙泉廖太和剑铺精于镂刻工艺,继承战国时期装饰风格,各噪一时。清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驻扎龙泉旬日,需补充大量刀剑武器,剑匠郑义生第四代孙郑三古剑铺,剑质上乘,应接不暇。光绪初,有周国华(乳名六儿)、周国荣(乳名五儿)、周国贵(乳名老九)拜千字号剑铺郑文轩(郑三古之子)为师。满师后,周国华单独开设万字号剑铺。

清末民国初期,县城沿溪北岸一条街,从天妃宫(今新华电影院)至官仓巷口,剑铺相连叮当之声,昼夜不绝。剑铺有千字号、万字号、壬字号(沈广隆)、金字号(吴继德,万字号徒弟)、永字号(潘显明,千字号徒弟)、禾字号(徐春德,千字号徒弟)、周国贵等7家。其中,千字号(郑志成)、万字号(周子望)和沈广隆(沈庭璋)被称为龙泉宝剑3大名家。各家剑铺除炼剑有专门技师外,还聘请装潢师镂刻剑身图案,制作剑柄、剑鞘,使宝剑从剑质到外观相得益彰。民国19年秋,全国国术馆在南京举行国术比赛,30把龙泉剑被评为最佳剑,列为奖品,赠给武术表演优胜者。龙泉宝剑独步东南,名声大震,产品行销全国。为民国时期制剑业的鼎盛期。抗日战争开始后,沪杭等地商贾和省级机构内迁龙泉,手杖剑(时称“司的克”)成为士绅官贾时髦的必携品,剑铺经营颇为兴隆。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夕,经济萧条,宝剑产销大减。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注传统工艺品生产。

龙泉的四大《中华老字号》,第一,也是自从有龙泉县志最早的一家剑铺就是《千字号》剑铺,创立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距离现在有266年,创始人是铁匠郑义生,成名于清代光绪年间郑义生和第五代孙子郑文轩,现任掌门为千字号第六代传人郑金生的外甥周康有。

第二;《万字号剑铺》创立于清代咸丰11年(1861年),距今153年,创始人周国华,小名周六,周国华是《千字号剑铺》郑文轩的徒弟,万字号成名于第二代传人周子旺,后传于周子旺女婿王镇名,现在掌门为王镇名的徒弟季忠!

第三,《沈广隆剑铺》创立于1885年第一代沈朝庆就是龙泉铸剑师,光绪二十年(1894年)第二代传人沈庭璋创立沈广隆剑铺,确切的说应该是《壬字号沈广隆剑铺》,沈庭璋当年龙泉七大剑铺比剑勇夺第一(稍后介绍七大剑铺)第三代为沈焕周,沈焕文,沈焕武,第四代为沈新培和沈午荣,第五代为沈州,和沈云,如今沈广隆分为两家剑铺,《沈广隆剑铺》现掌门为沈州(沈新培之子),另一个是《壬字号沈氏剑铺》现掌门是沈云(沈午荣之子),现在当然还是《沈广隆剑铺》最出名。

第四,《龙泉宝剑厂》创建于1956年,当时叫龙泉宝剑生产小组,组长是张仙潞,当年沈焕周,沈焕文,沈焕武,季火荣,邹芝璋,合力为毛主席铸长锋宝剑一柄,现代掌门是张叶胜。

还有一家剑铺也应该是属于《中华老字号》只不过还没完全算是!

这家剑铺就是《金字号剑铺》,一说金字号可能刀友很少知道,甚至有的都没听说过,但是要提起现在的金字号大家都能知道,那就是响当当的《陈记阿金剑铺》,《金字号剑铺》创立于清代光绪初年,第一代掌门人吴继德拜万字号掌门周国华为师后于1900年在龙泉开创《金字号剑铺》,1951年吴继德病故,金字号一度停业,后于1984年师从吴继德后人的张阿大与师弟陈阿金创立《金字号陈记阿金剑铺》,现在掌门是陈栋,上任掌门就是陈阿金…

还有一个半属于《中华老字号》的剑铺就是《季字号剑铺》,老艺人季火荣离开龙泉宝剑生产小组之后成立《季字号剑铺》季字号上代掌门是季樟树,现代掌门是季智名!


基本内容


龙泉宝剑以锋刃锐利、寒光逼人、刚柔并济、纹饰精致四大特色而著称,其选材考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之说,锻打火候掌握得当,成分均匀,花纹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独特,研磨十分讲究。


主要特征


龙泉宝剑的锻打技艺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兵器史、冶金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视舞台道具,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爱好者所珍视。


重要价值


早在汉代,它就被尊称为“宝剑”,成为封建王朝皇帝赐给爱臣的“尚方宝剑”。大臣执此“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它也是王公贵族用来进贡、赏赐、馈赠的珍贵礼品,用以炫耀自己地位和权势的标志。龙泉宝剑传统技艺,其丰厚的文化功能及其社会作用,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史、中国古代冶金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影响,展现了中华民族创造力的杰出价值。如今,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影视舞台道具,而且还被国家领导人当做国礼赠送,为海内外许多名人和宝剑爱好者所收藏珍视。


存续情况


当今锻剑工艺已完全现代化,这对传统技艺造成了巨大冲击,追求产销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策略影响了剑的质量,锻剑之地的环境也受到破坏。上述问题导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和保护。


传统工艺与核心技术


一把龙泉宝剑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捶打、刨锉、磨光、镶嵌、淬火等5道核心工序。从初期的铁剑,演变为钢剑、折叠花纹夹钢剑。

捶打:将铁块放在炉中烧到高温,反复多次的渗碳工艺锻打,形成宝剑的最佳雏形。

刨锉:用钢刀削锉,使剑身厚度适中,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剑脊

须居剑身正中,成一条直线。

磨光:将锉好的剑置于错石,上磨光。先进行粗磨,再细磨。

镶嵌:磨光后,在剑身上用钢针镂刻图案、剑名、店号,嵌上赤铜,经镏铜处理,磨光后呈金色,产生色彩对比,具灵光宝气之感。

淬火:运用传统淬火方法,使剑身刚柔相济。这一道属高精工艺,非一般工匠所能得心应手。


传统工艺应用情况


当今锻剑工艺已完全现代化,这对传统技艺造成了巨大冲击,追求产销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策略影响了剑的质量锻剑之地的环境也受到破坏。这些问题导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和保护。


传承谱系


1885年第一代沈朝庆开始专业铸造龙泉剑,沈广隆剑铺由第二代掌门人沈庭璋始创于1894年。

1925年,沈广隆剑铺由第三代掌门沈焕周主业。1956年沈广隆剑铺并入农具厂。1961年,成立宝剑生产合作社,沈焕周任主任,社址设原沈广隆剑铺之店屋。其三子沈新培1961年13岁随父学艺至今已52年。二子沈午荣在当兵后也随父学艺。老大沈火森大学毕业后在国营单位工作一直到退休(龙泉刨花板厂副厂长)。1972年第三、四代传人沈焕周与其子沈新培二人竭心铸高档龙泉宝剑,作为国礼赠送正值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1983年,沈广隆第四代沈午荣与沈新培辞去公职,挂牌恢复“沈广隆剑铺”,沈新培为第四代掌门人。1985年,龙泉县经委举办有史以来的第二次宝剑行业质量大评比,沈广隆所铸之剑再度夺魁。1995年宝剑业萧条,沈午荣退出制剑业,于2003年病逝。沈新培一直坚持,还不断推层出新;沈新培之子沈州1993年17岁随父学艺。    

1998年沈广隆剑铺被国家国内贸易部授牌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沈新培2001年申报《沈广隆》商标,2003年注册成功


主要传承人(群体)


龙泉宝剑属于解放后恢复集体生产事情传承下来的企业,壬字号、千字号、万字号属于后期老字号重新创办。龙泉宝剑厂属于师傅带徒弟式的集体传承模式,三个字号属于家族传承模式。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与实现的保护成效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沈广隆剑铺的第四代传人沈新培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12年,龙泉市龙泉宝剑沈广隆(壬字号)剑铺因“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缘故,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调整名单。  此外,还有省级传承人陈阿金、季长强、张叶胜、周正武、郑国荣。  市级传承人陈栋、汤汝平、郑伟平。  龙泉宝剑厂更被评为“龙泉宝剑锻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